红军摇篮 将军故乡
发布时间: 2017-07-15 浏览次数: 2372

1、红军摇篮
皖西是早期革命播火者的诞生地。皖西先烈素怀救国救民大志,一部分青年怀着军事救国的思想或投身军旅,或投考各类军校,其中在黄埔军校一至六期学习的就有100多人,他们中绝大部分后来成为革命骨干。如第一期中共黄埔军校直属支部5名支部干事中,就有六安的王逸常、许继慎。第二次东征时,周恩来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,第一军10个团中,就有皖西籍的傅维钰任第九团党代表、王逸常任补充团党代表、许继慎以少校干事代理第七团党代表;中共领导的最早的武装叶挺独立 团中就有曹渊、许继慎分任第一、二营长;参加南昌起义的15个团中,就有4个团由皖西籍黄埔一期生许继慎(廖运泽代理)、傅维钰、孙一中、杨溥泉分任团长,还有一些皖西青年任师、团、营、连、排级干部。他们是革命的火种,在安徽、在全国都播下过革命的种子。
皖西是红军的重要发源地。在境内组建或以皖西武装为主建立、改编15支(次)师级红军部队,同时多次建立游击师、赤卫师、独立团、战斗营、游击队、便衣队等大量的地方武装。1930年春,红1军成立,其中2个师和一个独立旅是皖西部队。六安籍黄埔一期生许继慎任红1军军长,从此统一了鄂豫皖边区的军事指挥。12月红1军在六安麻埠取得香火岭(又称鲜花岭)战斗的胜利,以4个团歼灭敌人3个团,击溃敌人3个团,是红军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,被写入多种军事教材。此后,在皖西地区成立或以皖西地方武装为主,先后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35师、红1军新的第3师、中央独立第1师、中央教导第2师(后编为红4军第12师)、红25军军部及所辖3个师、红27军军部及2个师等主力部队,两次重建红28军及其核心部队红82师及84师。1931年夏,皖西苏区20天内就有2000多人参加红军;1932年春,六安西十里桥暴动成功后,当地有100余名青年参加了红25军。1932年6月皖西苏区一次完成储粮任务2.7万石支援红军。皖西北苏区面积较大,资源丰富,人口也多,红军时期参军参战的人数实际比鄂豫边的多。所以,红1军、红4军、红25军和红28军在湖北、河南战斗遇到兵员减少、给养困难时,都要到皖西休整补充。除经常有零星人员参加红军外,皖西地方武装不断成建制地编入主力红军。其中仅金寨境内就先后组建11支红军主力部队。六安地区的红军在红四方面军最初的7师、2旅、1团中,就有5个师和1个旅,因而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基干力量。先后从皖西走出的红四方面军主力、红25军、红28军等革命武装后来成为八路军、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,成为组建和指挥人民解放军的骨干和源头,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2.将军故乡
从六安走出的开国将军108位,占全省130位开国将军的83%,占全国1614位将帅的6.7%;在全国十大将军县中,就有金寨和原六安两县,是全国第三将军市(江西吉安市147、赣州市133人在1955年至1965年被授予开国将军)。

六安籍108位开国将军,其中上将1名,中将11名,少将96名。他们是(按姓氏笔画为序):

上将:洪学智

中将:皮定均  杨国夫  李  耀  张贤约  陈先瑞  林维先  徐立清

陶  勇  梁从学  曾绍山  滕海清

少将:丁世方 卜万科  于  侠  马琮璜  王凤梧  王远芬  王奎先 王海清  

王德贵  方子翼  方升普  邓忠仁  吕仁礼  邬兰亭  刘健挺 刘善福  

齐  勇  关盛志  孙仪之  杜  彪   严家安  苏焕清  李  发 李书全  

李世安  李发应  李国厚  李家益  杨中行  杨以山  杨克武 杨银声  

杨植亭  肖全夫  肖选进  吴宗先  吴诚忠  吴瑞山  何柱成 佘积德  

余 明  余品轩  余嗣贵  闵鸿友  汪乃贵  汪少川  汪家道 宋 文  宋承志  

宋维栻 张  忠  张行忠  张希才  张宜爱  张贻祥 张震东  陈  宏  陈  祥

陈发洪  陈伯禄 陈宜贵 陈鹤桥 林  彬 林乃清 周发田  周时源 

胡继成 胡鹏飞 查玉升 赵  俊 赵遵康 桂绍忠 桂绍彬 顾  鸿  徐光友 徐体山 徐其海 徐国夫  高先贵 涂学忠 陶国清 黄仁廷 曹广化 

戚先初  康烈功 董洪国 程  明 程业棠 傅绍甫 傅春早 曾宪池 詹大南 詹化雨 漆远渥 熊  挺 潘  峰

——节选《红色六安概览》

Copyright 2016—2017 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-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电话:0564-3307519 地 址: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月亮岛